第一个站内站

第一个站内站

湖北移动厕所之古人环保公共厕所

周朝时期,干事于道路旁修建“路厕”供人使用,又叫官厕。这是最早的公共厕所,官厕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,避免了大家随地大小便的陋习,且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。


公共厕所发展到了汉代,已需专人管理。《太平广记》卷八《刘安》条记述:刘安成仙,遇仙伯,坐起不恭,语声高亮。于是仙伯的主者奏刘安不敬,应斥遣去,让刘安“谪守都厕三年”。这虽是神话,但由此可见汉代的城市公共厕所已有一套规矩,而且水平也不低。

 185a9ce1ba86e1a_meitu_3.jpg

当然,这种厕所并非普遍,汉代较为普遍的厕所样式为与猪圈相连,以使养猪、积肥并重。《汉书·武王子传》“厕中豕群出,坏大官灶”,就证实了汉代厕所的这一特点。还有,东汉魏晋时的随葬冥器,郑州后庄王199号墓出土的汉代与厕所相联的灰陶猪圈,徐州十里铺姑墩出土的东汉晚期的厕所与猪圈,均可证实,这种猪圈与厕所相联,饲养猪兼及积肥,已作为一种较为标准的生活方式,在汉代普遍实行开来……

 

到了宋代这种专人管理,由专人收集粪便,专倒一处的方式,已具有了行业的性质,这也是公共厕所的一种。由于公共厕所建设、管理得好,宋代城市卫生清洁是闻名于世的,有所谓“花光满路”之誉。

 

可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公共厕所事业,都是建设、管理得好的。明清北京大街上公共厕所就非常少,以至有“京师无厕”之称。明代王思任在《文饭小品》中曾绘声绘色作赋道:“愁京邸街巷作溷,每昧爽而揽衣。不难随地宴享,报苦无处起居。”


清代佚名《燕京杂记》说:北京的公共厕所,人者必须交钱。故人都当道中便溺,妇女也都当街倒便器,加之牛溲马尿,有增无减,重污叠秽,触处皆闻。夏仁虎《旧京琐记》也说:行人便溺多在路途,虽有厉害的官吏惩治,但颓风不可挽,有的官员也在道上便溺。

 

至清末时,这种状况略有改观。北京各街遍修厕所,不准随意便溺。备有车辆,装载粪便,以摇铃为号。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中专有诗歌咏这一公共厕所事业:

 

粪盈墙侧土盈街,当日难将两眼开。

 

厕所已修容便溺,摇铃又见秽车来。

6359803450468750008619022_meitu_4.jpg

武汉想兴鸿定制服务-----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去  www.xxhpt.com


cache
Processed in 0.005446 Second.